提起嘉映影业,人们总会想起两年前黄金时代的票房失败。这部由徐安华执导、星光熠熠的电影,最终只拿下了5000多万的票房。人们认为,嘉映影业影业的老板覃宏损失最大。但事实上,在《黄金时代》项目中,嘉映影业不仅没有亏损,还赚了1300多万元。嘉映影业是怎么做到的?最近,嘉映影业在香港上市的消息被许多媒体报道和分析,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一系列业务也在业内叹为观止:“近年来,嘉映影业频繁投资文艺片,但仍在盈利。”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其“溢价”转让收益权的巧妙方式。
《黄金时代》不是亏损而是盈利。嘉映影业影业的利润已经超过1000万。2014年,《黄金时代》在国庆节上映,一部艺术片获得7000万的投资,显示了所有投资者的信心。百度甚至推出了一款名为“百发优喜”的众筹产品,最低募集资金10元,总募集资金1500万元。如果票房低于2亿,将按不超过8%的年利率进行补偿。如果票房超过6亿,收益率将达到16%。但最终,黄金时代的票房只有5000多万。
从此,覃宏头戴“悲剧英雄”的帽子,媒体也不厌其烦地提到《黄金时代》票房的崩盘。很多观众对覃宏的刻板印象是,他喜欢拍不赚钱的文学片。
不过,在2016年上海电影节期间,覃宏重新上映《黄金时代》时表示,该片的所有制作、融资和营销都是在嘉映影业完成的。他从头到尾都把这部电影控制得很好,输赢都很清楚。只有现在我们才明白,身处资本舆论漩涡中的覃宏之所以如此淡定,是因为在电影失利之前,嘉映影业已经离开了。
IPO财报显示,嘉映影业电影在黄金时代投资1625万元,占比25%。2015财年,嘉映影业电影从该片获得3130.5万港元,2016财年,嘉映影业电影获得537.2万港元,两年总收入3667.7万港元。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,嘉映影业电影黄金时代的收入约为2934万元,投资回报率高达80%。并不像外界说覃宏因为这部电影输光了所有的钱。
原来,嘉映影业电影在黄金时代的投资是100%。后来,公司转让了高达75%的股权,成功避免了巨额亏损。黄金时代的背后,不仅是嘉映影业电影是投资者,还有安乐电影、北京齐欣然影视、春天融合影视、优酷土豆网等十余家影视公司和投资机构。收支风险大大分散。
本次投资份额转让溢价较大。招股书显示,嘉映影业2015年和2016年黄金时代的票房收入分别为1833.3万港元和168万港元,总收入为2001.03万港元,约合人民币1600万元。与嘉映影业1625万元的投资相比,嘉映影业几乎达到了盈亏平衡。
如果按正常投资比例计算,《黄金时代》总票房5160万元,按总票房收入的1/3计算,投资制作人应得票房收入1720万元,嘉映影业25%投资430万元,远低于上述1600万元。说明非票房收入是嘉映影业电影赚钱的重要因素。
招股说明书显示,2015财年,嘉映影业影业黄金时代版权收入885万港元,广告收入412.2万港元;2016财年,嘉映影业影业版权收入369.2万港元。可以看出,包括版权收入和广告收入在内的非票房收入两年累计达到1666.4万港元,占影片总收入的45%。
不仅如此,近年来,嘉映影业电影参与的影视项目几乎没有一个出现亏损,并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,这也显示了公司的优秀。